小呀麽小神仙 第 25 章 章節
緊緊地縛在他白皙的脖子上,經年累月,越勒越緊。
藍色的巨鳥驚叫一聲,而後頭也不回地煽動着翅膀,飛走了。
在宋連蟬清醒前的一刻,眼前忽然浮現出蘇秋那張瘋癫的臉。
原來她裝瘋賣傻,看似自言自語的那番話,現在看來,別有深意。
她回過神來,情不自禁地伸出手,摸了摸。
空蕩蕩的,他們之間,只有空氣。
“剛剛我看到的,是什麽?”她有些慌了。
“那條鎖鏈,到底是什麽?”
蘇信嘆了口氣,安慰似的,摸了摸她的頭,“是羁絆,也是詛咒。”
他們之間的羁絆,已經存在了幾千年。
真的要追根究底的話,竟也不知道從何說起。
“你還記不記得之前在屋中屋的夢境裏,你是怎麽打破夢境的嗎?”
宋連蟬仔細想了想,“之前做過一個夢,仿佛夢見了後來我們在屋中屋裏經歷的事情,我夢到我用八音盒打碎了夢境。”
所以在後來真實經歷的時候,她才恍然想起了相似的夢境,照做了一遍而已。
“這就是你的能力。所以我要找你,P組織的人也要找你。”
知道她腰傷未愈,他便貼心地搬了椅子,扶着她坐下,拉上了窗簾。
蘇信說話間,又從架子上取下了一瓶氣味,透過玻璃,能看到裏面裝着閃爍星火,浮光流雲。
他側身看她,眼底虔誠,“這個氣味瓶我已經為你準備很久了,不要害怕,我只是……想講述一個關于先知者和後覺者的故事。”
他說着,便輕輕打開了瓶塞。
瓶子裏裝着的那團星火緩緩升起,在她的眼前,綿延成山海。
“這個世界,從來不是你想的那樣。”
他站在她的身後,微微俯身,一只手扶着椅背,一只手越過她的臉頰,輕輕拂動着那團星火。
那團星火組成的畫面,随着他的拂動,一直在變化着。
他的聲音有些悲傷。
“從人類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文明的時候,這個世界上,便出現了第一位後覺者。”
星火組成的山巅上,漸漸浮現出了一個小小的人形。
“他是一個特別的存在,他從不生病,記憶力超群,他牢牢記得自己被創造出來的目的,他的職責,就是銘記歷史……”
小人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和很多部落相遇,又和他們告別。
“他雖然不會生病,但還是會漸漸老去。”
說到這裏,那個小人開始變得有些佝偻。
蘇信一拂手,他便化為一抔黃土消散了。
“事實上,死亡并不是終點。在他死後,他的所有記憶會随機傳承到另一個人的身上。”
這時候,宋連蟬看到那抔黃土裏忽然飛出了一縷淡淡的東西,鑽進了另一個睡着的小人的腦海裏。
睡着的小人緩緩站了起來,開始了他的旅程。
“接受記憶傳承的人,會成為新的後覺者。因為這份銘記歷史的職責,使得後覺者無法和正常人一樣,娶妻生子。他永遠在一個又一個部落間穿梭,和一個又一個陌生人交談以獲取信息,并默默記錄所有發生過的事情。”
“就這樣,一代又一代後覺者,不斷地接替前任後覺者成為新的後覺者,在歷史的長河中艱難跋涉着。”
宋連蟬看着那些略顯孤獨的小人,不斷地死亡,傳承,覺醒……
“可以說第一位後覺者是神明創造的産物,使命是為了銘記歷史,銘記過去發生的事情,銘記人類是怎樣一步一步,走向繁榮。”
這些小人有的能活很長時間,一直到老死。
有的則會在路上遭遇意外,被山石掩埋,被河流沖走,甚至被不懷好意的人殺死……
蘇信白皙修長的手指在山峰上輕點幾下,人類便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度。
“後覺者自始至終只有一位,從不參政,像一個旁觀者一樣,以自己的角度,看着那些崛起的國家逐漸走向消亡,新的國度被建立,舊的旗幟被焚燒,無數代後覺者前赴後繼,奔赴死亡。”
“後覺的轉折點在春秋戰國時期。”
到這裏,那團星火忽然暗淡了下來,所有的畫面開始變得灰暗。
“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,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最持久的年代。”
星火組成的畫面開始在宋連蟬的眼前放大。
“齊桓公手下有個廚子,叫易牙,某一天,一個後覺者死去了,他覺醒了,被迫接受了所有傳承而來的記憶,成為了新的後覺者。”
蘇信說得很慢,每句話每個字,清晰而篤定,仿佛在訴說自己的親生經歷。
“易牙和先代的所有後覺者都不一樣,他是個有野心的人,不甘心像其他後覺者一樣默默無聞下去,他想要親自參與到歷史中,在歷史裏留下他的名字。”
畫面中的小人面容被放大了一些,眼梢向上,笑着端上一道又一道的好菜。
“易牙燒得一手好菜,深得齊桓公喜歡,因此就成了齊桓公身邊的近臣。易牙為了巴結齊桓公,不擇手段。”
星火中,那個叫易牙的小人,把一個更小的小人按在了桌案上,一刀剁了下去。
“只因齊桓公偶然說了一句,吃過這麽多山珍海味,卻沒吃過人肉,真是一件遺憾的事。易牙就殺死了自己四歲的兒子,用兒子的肉,做了一道湯,獻給了齊桓公補身。從此以後,齊桓公就更加寵信易牙了,易牙開始參政。”
畫面一轉,時光輪轉,狼子野心的易牙終于倒下,也化為了一抔黃土。
看到這裏,宋連蟬終于忍不住發問,“等一下,易牙就這麽死了?不是說易牙是個轉折嗎?我還以為,他會做出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來。”
蘇信用手指點了點小人的腦袋,随即有一縷黑色的,黃沙狀的東西纏繞在他的指尖。
“易牙所帶來的惡果,是在他死之後才開始體現的。”
宋連蟬的看着纏繞在他指尖的那一縷黃沙不斷地在半空中飄蕩,最後進入了下一個後覺者的腦子。
“易牙死後,他的記憶連同自己的野心影響到了底下好幾代後覺者。在接下來的384年裏,一共誕生了五位後覺者。”
“有了易牙的先例之後,後覺者們漸漸對權力産生了渴望。可同時,他們也明白,無論自己怎麽努力,怎麽參與歷史,到最後都免不了化為黃土,于是,他們便開始向往所謂的長生。後覺者們帶着易牙的野心,前赴後繼地尋找着長生法門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–
作者有話要說:
這一段腦洞有點大。
其實歷史上真的有易牙這個人,這家夥也真的是是齊桓公身邊的近臣,是魯菜的開山鼻祖。
這裏用了一個易牙烹子獻糜的典故:有一天,齊桓公無意中說:“寡人嘗遍天下美味,卻唯獨沒吃過人肉,倒是一件憾事。”齊桓公無心戲言,被易牙銘記于心。他為了讨齊桓公開心,便想用人肉做道菜讨好他。國君何等尊貴,決不能食用死囚,平民之肉,于是易牙殺了自己四歲的兒子,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。桓公在一次午膳上,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,從未嘗過的肉湯,便詢問易牙:“此系何肉?”易牙哭着說是自己兒子的肉,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,殺子以獻主公。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,內心很是不舒服,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,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,從此桓公寵信易牙。齊桓公晚年重病,易牙與豎刁擁立公子無虧,發動政變,故意餓死了齊桓公,幹政失敗後避居彭城,最後被齊人所殺,凄慘死去。
我把易牙這個人物吸納到了我的故事裏,把他變成了一個後覺者。
此外文中很多歷史時間段我都粗略查過,大致是按照歷史正常發展進程來的,不确定是否有錯漏,不能深入考究,看看圖個開心就行。
記憶傳承
蘇信的手,似有魔力,在渺小的一團星火上,翻雲覆雨。
他把千百年來,有如山呼海嘯般的歷史變遷,一幕幕地捧到她的面前。
“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5年,秦始皇在位的晚期,開始迷戀長生不老之術,篤信命數。”
他的手指輕點,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,升起幾座島嶼。
海岸邊,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。歷盡千難萬險後,從遙遠的島嶼上,找回了仙藥。
“與他同行的,還有一名叫侯生的方士。船支還沒靠岸,仙藥便被侯生偷走了,徐福派人全力圍剿侯生,可當他們發現他的時候,侯生已經成了一具屍體。”
看到這裏,宋連蟬忽然回過頭。
“仙藥被後覺者拿走了?”
她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