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狂 第 67 章 :光杆司令

林仲在山門外三百裏的地方狂奔,這已經是他巡邏山門的第十天了。

整個五行宗外圍繞一圈,有一千三百多裏。一個人要一天跑完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以前外門探組巡邏,總是分成五隊同時進行,每隊只要跑二百六十裏,就可以完成巡邏山門的任務。

在以前外門探組巡邏山門的時間,就是小隊練習身法的時候。

林仲還記得以前在第五小隊,由于沒有學過任何身法,總是跑在最後,甚至常常脫隊,氣喘着跟不上。他的小隊長“東方輔”常常回頭來,拉着他的領子,把林仲拉回練跑的隊伍中。

回想到這裏,林仲就想起死在九轉天都陣裏的小隊長“東方輔”,那一個胖胖身材,動作卻快捷無比的第五小隊隊長。

過了半晌,林仲停止了思念,回到眼前的巡邏任務。

現在林仲雖然是外門探組組長,不過他是老板兼夥計,光杆一個,是名副其實的光杆組長。

全長一千三百多裏的區域,只剩他一個探子來巡邏。

第一天林仲跑到半夜,才跑完三分之二。最後不得已,使用“飛天銀鴿”,幫忙載着,巡邏完最後的三分之一。

“飛天銀鴿”這個下品靈器,消耗的是元晶。陳總管交給林仲的元晶,只能用四次,沒想到第一天就用掉了一次。

到了第二天,林仲把“萬馬奔騰”身法全力施展。把五行秘環的元力全部釋放出來,一共加起是九十丹,再加上五極戒裏的二十丹元力,一共能用的元力是一百一十丹。

轉換成“萬馬奔騰”身法,可以發出五十五匹馬力的速度。

雖然這種用儲物靈器,所儲存的元力,并不是林仲真正的實力。但是“萬馬奔騰”是只要你有多少元力,它就可以幫你轉換多少馬力。只要是身上的元力,都可以用在“萬馬奔騰”身法上面。

“萬馬奔騰”轉換馬力時,并不會問你元力是從何來。

林仲第二天,速度比第一天快一點,勉強跑完山門周圍全程,但是還是沒有時間休息。吞了一顆三品丹,就開始另一天的巡邏任務。

連續三天都吞三品丹恢複元力。一直到第四天,林仲才多出一個時辰可以調息,不需要再用三品丹,來恢複自己的元力。

四天連續的奔跑,比平常練功的時間都長。

沒有任何花巧,紮紮實實的長途奔跑。有如四天不停的和別人動手一般,讓元力保持在巅峰運轉狀态。

這種元力大量的消耗再調息恢複回來,讓林仲的功力有再往上沖的跡象。

林仲和金碧煌他們五個人打了那一場,再加上這幾天的鍛煉。讓林仲在第五天向上沖關一次,自身元力來到了四十六丹。

五十六匹馬力,讓林仲跑得更快,終于争取到一天二個時限的調息時間。

自從和金碧煌他們打過以後,林仲知道自己還是太樂觀了。要不是他們打鬥的實際經驗不如自己,根本就不可能打贏他們。

所以就算一個人巡邏山門,是一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,林仲把它當作是在練功。回到外門探組,林仲就拼命的練功,功力再不快一點成長,等到金碧煌他們來報仇,就輪到自己倒黴了。他們可不會像自己一樣,輕輕的放過對手呀!

今天已經是第十天巡邏山門,林仲的“萬馬奔騰”身法,已經練到圓滿的階段。不管是“馬躍”、“旋蹄”、“沖鋒”、“連踏”、“暴伏”……等等技巧,都練得十分純熟。

林仲不斷的在巡邏時,練習這些技巧。這樣在以後對敵時,相信不需要再用“反彈陣”來改變方向,用“旋蹄”就可以輕易的快速移動方向。

用“沖鋒”可以短暫的加快一倍速度。而“馬躍”則可借勢跳高數十丈。

“連踏”則是施展連環腿技,在衆人頭頂奔馳,如履平地。這招用在樹技上的跳躍,也是很不錯的技巧。

眼看外門探組駐地就在下個山頭,今天時間還夠,可以練練新的身法。

行進的瞬間,林仲改變體內元力運轉的方式,以“關山強渡”的元力運轉方式,開始往前沖,瞬間林仲化為一條銀色光影,快速的登上山頭。

“關山強渡”和“萬馬奔騰”這二種身法的原理截然不同。

“萬馬奔騰”比較保守,二份元力,只用一份。元力運轉的區域大部份都是在十二正經脈中“足厥陰肝經”上面。

在其中十四個穴道中,元力特別在“中封”、“太沖”、“行間”、“大敦”這四個腳部的穴道反複轉行。以求達到奔馳時,有如萬馬奔騰,快速無比。

這種運行方式的好處是,非常有耐力,可以長途奔馳而不怕元力不足。

因為另一份的元力儲存在“曲泉”、“膝關”、“中都”、“蠡溝”上面四個穴道,随時可以補充下面元力不足的地方。

所以“萬馬奔騰”跑再久,都不會有元力用盡的情況。只要有時間稍微調息一下,元力就會馬上補充回來。

它的壞處是,速度不會太快。

要當個傳消息的探子,那是沒有問題。但是要想對敵時靠它閃躲或是逃命,也就太慢了一點。

“萬馬奔騰”的五十匹馬力,一息達到五百米的速度。

對于凡武界的人來說,可能已經快到難以想象。但是在劍修界,動辄瞬息千裏的拼鬥,那可是慢得像烏龜一樣。

最起來要像“關山強渡”那樣一息一裏的速度,才是一般的水準。

可是“萬馬奔騰”要達到像“關山強渡”那樣一息一裏的速度,非得練到一千丹的元力才有可能。

要是練到一千丹的元力,早就禦劍飛行了,那裏還用得着“萬馬奔騰”這種身法。

所以要有點戰鬥水準的速度,在普通弟子所擁有的身法裏,最快的就屬“關山強渡。”

“關山強渡”元力運行的地方不是在腳部,而是在背部的“足太陽膀胱經。”

在“足太陽膀胱經”的六十七個穴道中,特別運行在“志室”、“肓門”、“次膠”、“秩邊”背腰上的這四個穴道。

它運行的方式,是全身的元力集中在那四個穴道後,用一百倍的壓縮凝結,然後噴射出體外。

“元力出體”造成強大的沖力,往前高速移動。

由于是用“元力出體”的方式,所以元力消耗的非常快。通常一丹的元力,只能用三息的時間就用完了。

如果一直用“關山強渡”,林仲本身的元力大概只能用一百三十息就玩完了,就算用上五行秘環和五機戒,也不可能跑完一千三百裏的距離。

所以一般“關山強渡”這種身法,并不是用在長途奔馳,而是對敵時的閃躲,和逃命時,急遽的移動。

現在“關山強渡”是林仲最需要的身法。

和金碧煌他們打鬥,林仲發現自己不夠快,正确說法是慢很多。如果是正式的比武,輸得應該是林仲。因為用“萬馬奔騰”,林仲只能勉強躲過他們的攻擊。長時間下來,肯定是會中招的。

雖然“關山強渡”比不上金碧煌的“烈焰乘風”那麽快,可以達到一息三裏的速度。或是木成舟的“禦風飄動”那樣又靈巧,速度又快。

可是只要“關山強渡”能有一半他們的速度,林仲打鬥上就不會那麽捉襟見肘。更何況只要功夫練得深,練得巧,“關山強渡”不一定就會比高級的身法差。

施展“關山強渡”身法的感覺果然不一樣。

林仲覺得周圍的東西,很快就從旁邊閃過,速度快到林仲的眼睛無法适應。

林仲發覺,若還沒有練熟它,絕對不可以在樹林裏施展,否則撞樹是肯定會發生的事。

二天前林仲趁着調息有空的時間,開始摸索“關山強渡”這套身法,發現自己若是掌握這套身法,打鬥時存活的機率會高五成。

任何的攻擊,配合高度的身法,威力都會倍增。

林仲小心的試驗“志室”、“肓門”、“次膠”、“秩邊”背腰上的這四個穴道,發現注重在不同的穴道,身法就會略有不同。

例如把元力貫注在“志室”這個穴道,就會讓人向上跳得很高,可以淩空數上千米。

林仲當初試得時候,差一點摔成重傷。還好落下的地方是樹林,讓他挂在樹上吓了好一陣子。

後來才在武劄中發現,“志室”和“秩邊”二穴要搭配着施展,要不然是會出現能上不能下的窘境。

元力貫注“肓門”則會産生不規則的移動,有如蝴蝶飛舞花間般的不可捉摸。至于“次膠”的作用則是産生極速回旋的動作。

林仲查考發現,四個穴道,就有十六種主要的變化。若是再配合“足太陽膀胱經”的其它六十三個穴道,那麽變化就會有上千種。

這對于場上比試,是非常有用的。

林仲心裏決定,有時間一定要把這些特殊的變化掌握住,這些都是歷代外門探組組長的研究心得。

林仲邊跑算試驗其它穴道的變化,還沒有試完,已經跑到了外門探組的駐地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